9月1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起草,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三部分,其中“主要任务”提出了12项重点任务。
《方案》明确,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着力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织牢基层网底,改善基础服务条件,优化保障基本服务。到202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更加合理,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力争居民15分钟可达最近的点。到2030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壮大,设施设备条件和数智化水平显著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基本均质化水平明显提升,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量占比持续提高,中西医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群众就近就便享有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区别于大型三甲医院,指向的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万个,乡镇卫生院3.3万个,村卫生室57万个,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此前的8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审议通过《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对于此次正式发布的《方案》全文,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认为,这次的方案由国务院批复是近年来基层医疗领域比较重大的文件,也是落实加强分级诊疗部署非常重要的文件,亮点有很多。
《方案》提出,固定+流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全面建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巡回医疗制度,这样的创新举措。这将有望大大改善医疗服务水平薄弱地区群众的健康情况;《方案》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做了进一步的划分,同时强调医联体的建设;《方案》明确了基层医疗服务的量化指标:到2030年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县区普遍具备开展白内障手术、血液透析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科室建设,到2030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比例保持在95%以上。
医改专家徐毓才指出,近些年,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已经取得进步,但还面临发展不均、能力不强、保障不足等问题。这次国务院批复的方案将医疗卫生工作的“强基层”思路进一步提高到新的站位,有望进一步补足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从方案来看,提出了12项任务,相当全面,期待未来的落地实施。
各项基层医疗服务目标都需要强大的支付方。8月底的国常会就指出,要推动医疗、医保、医药政策协同发力,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完善医保支付等政策,扩大用药种类,提升基层看病就医保障能力。
最新的《方案》围绕医保也给出了不少切实的政策引导。比如,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特例单议、预付金、意见收集、谈判协商、数据工作组等配套机制,遴选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的病种,推进统筹地区内“同病同付”,完善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差别化支付政策,支付比例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促进分级诊疗。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相关政策。通过乡村一体化管理或单独纳入,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
此外,《方案》还明确,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落实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保障责任,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
“如果真的能落地实施,这份强基方案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也将带来新的机会。”金春林分析,《方案》真正落地实施,像县医院这样的机构患者服务量增加,对药品、耗材、设备等产品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另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整体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将有更大的投入,相关企业可以加强对基层市场的关注。
多家国内外医药健康企业也向记者表达了对《方案》的欢迎。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归创通桥方面表示:“相信这一方案将更好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公司将继续发挥在研发创新和全产品解决方案上的优势,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在血管疾病管理等方面的诊疗能力。未来,公司也会进一步推动资源下沉,让更多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高质量且可负担的治疗选择。”
《方案》提到“提高县区医疗卫生数智化服务水平”“优化县乡医疗卫生设施设备”。对此,深至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瑞星表示,这份《方案》系统而务实,精准切中了当前基层医疗的关键挑战。真正适合基层的医疗设备,应当具备轻量化、移动化、智能化特征。近日,公司刚获批的国产首款无屏蔽、移动式MRI系统,无需屏蔽间、可灵活调度,希望让更多基层和偏远地区群众也能用上高质量的MRI服务。此外,公司已赋能超万家基层医疗机构,众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诊所正借助公司的掌上超声设备,高效完成常见慢性病的早期筛查。
人工智能正在深入影响医疗行业,《方案》也提到了辅助诊疗在基层医疗服务场景的应用,明确“推广放射、心电、病理等医学影像和图形智能辅助诊断应用,探索医学辅助诊疗基层应用,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决策支持”。
一位国内AI影像公司人士认为,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医学人才的招募与培养一直是核心痛点,AI技术的下沉将为基层带来全新的AI力量,显著增强放射等薄弱学科的诊断能力,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民众在看好病的同时少花钱,少跑路。
上述人士表示,对于长期面临市场增长难题的医学影像AI公司而言,此次政策的发布无疑是一次重大利好,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影像AI的需求将空前释放。如何应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个性化需求以及相对薄弱的支付能力,依然需要进一步政策支持,也需要AI影像企业关注,如此才能真正将AI铺下去,用起来。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往往需要长期管理,基层医疗服务系统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方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部分强调:“强化孕产妇、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阻肺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系统连续服务。到2030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0%以上。”
意大利制药企业凯西中国总裁兼总经理邓浩青表示,中国地域辽阔,近一亿慢阻肺病患者和近五千万哮喘患者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区域,包含偏远地区人群。2024年,凯西正式推出“广阔市场战略”,即重点拓展四、五线城市、地级市及县域市场,通过深化区域合作网络建设,持续提升创新药品覆盖能力。非常欣喜看到这一《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政策的推进,凯西愿与各方携手,为更多中国患者提供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